費斯托電磁閥抗腐蝕開裂能力的研究
氫腐蝕開裂試驗依據費斯托電磁閥試驗是在常溫常壓下,將承受拉伸應力的試樣浸在經酸化并以硫化氫飽和的氯化鈉水溶液中,為獲得硫化氫腐蝕開裂數據,將外加應力加到屈服強度的70%、75%、80%、85%、90%、95%、100%,測定試樣的斷裂時間,直到720h試樣不發生斷裂的大應力為止。
(1)試樣
試樣工作段長25.4mm,直徑Φ6.35±0.13mm。拉伸試驗采用恒載荷設備WPM在液力測壓計下能維持恒定壓力的靜重力試驗機上進行。試驗中必須試樣與任何接觸試驗溶液的其他金屬電緣。試樣周圍的密封是電緣和氣密的,但要求在試樣位移時,密封所產生的摩擦力小到可以忽略不計。將整套試驗裝置浸在試驗溶液中,則試樣與夾具以及其他金屬部分必須電緣,并選用對硫化物應力腐蝕開裂不敏感的材料聚丙烯樹脂做夾具。對開裂敏感的夾具必須用不傳導和不滲透的涂層*覆蓋。
(2)試驗裝置
費斯托電磁閥試驗容器采用標準腐蝕試驗箱。試驗開始前排除容器中的氧氣,在試驗期間空氣不進入容器,在硫化氫的流出線上裝個小型出口捕集器,并在試驗容器內保持正壓,以防止氧氣通過小漏隙或從排氣管線擴散進入容器。試驗過程中,由于乙酸的消耗,pH值隨時間而增大,為使pH值增大速度相對穩定,試驗容器的體積應能保持每平方厘米試樣面積有20~100ml溶液。容器和夾具材料應基本是惰性的。
試驗用試劑硫化氫、氯化鈉、冰乙酸和醋酸鈉等均采用化學純等的化學藥品,用蒸餾水配制。將50g氯化鈉和5g冰乙酸溶解于945g水中,初始酸度值應為pH26~28,pH可能增加,但不超過pH4。試驗溶液的溫度應保持在24?3℃。
(3)試驗步驟
將清洗的試樣放進試驗容器內,并接好必要的密封裝置,用惰性氣體凈化容器。試驗容器凈化后,小心加載,不得超過既定的加載水平。然后立即將脫除空氣的溶液注入試驗容器,以100~300ml/min流速通入硫化氫10~15min,使溶液為硫化氫所飽和,并記錄試驗開始時間。在試驗期間必須保持硫化氫繼續流通,以每分鐘幾個氣泡的速度通過試驗容器和出口捕集器,這樣既保持了硫化氫濃度又保持了個微正壓,從而防止空氣通過漏隙進入試驗容器。用電計時器和微動開關記錄斷裂時間。可將拉伸試樣加載到屈服強度的系列百分數增量。為了嚴格確定破壞和不破壞的應力,應追加試樣進行試驗。
3 熱處理工藝參數
3.1 固溶化處理
費斯托電磁閥保溫1h進行處理,并對熱處理后的試樣進行顯微組織觀察及硬度測試。試驗結果表明,經過1000固溶化處理后得到的組織含鐵素體過多,組織不均勻,1040固溶化處理后的組織主要為板條狀馬氏體和微量殘余奧氏體,1080固溶化處理后的組織殘余奧氏體含量過高,晶粒粗化,硬度偏低。因此,630材料在硫化氫環境下使用,選擇固溶化加熱溫度為1040±10℃。
固溶化時間根據零件的形狀、尺寸和加熱溫度的高低,通過擴散理論公式和參考經驗公式計算,選取加熱時間為試樣到溫后,保溫0.5+1.2d小時(d為零件的厚度尺寸)。
冷卻介質以在冷卻過程中能夠抑制溶質元素的析出,室溫獲得過飽和的固溶體為前提,可選擇20℃水作為冷卻介質。
3.2 時效處理
費斯托電磁閥材料固溶化處理以后,進行時效處理。通過時效硬化處理可以消除馬氏體的應力,增加韌性、塑性和耐腐蝕性,而且通過析出金屬間化合物增加材料的高溫強度和硬度。
費斯托電磁閥時效加熱溫度根據材料的使用溫度、要求和金屬析出溫度等因素確定。分別采用480℃、550℃和620℃,保溫4h進行處理,并對熱處理后的試樣進行測試。試驗結果表明。
1、為了確保調節閥工作的安全,應盡量采用水平安裝,閥前后要10D的直管段長度,應避免在震動強度較大的場合安裝。如泵出口位置要盡量采用延長管線的辦法,以避免對調節閥造成損傷。2、確保調節閥與工藝管線在同直線上,同時要讓執行機構保持垂直。3、螺栓要采用雙頭螺栓。墊片要使用可多次重復使用的金屬纏繞式墊片以確保調節閥的密封性4、要確保調節閥在今后使用中的足夠維護空間。
般調節閥上都裝有負線,在節閥出現緊急情況時可切換負線,但是在安裝負線是要注意給調節閥留出定的維護空間,般為不低于50CM的距離。
5、更換閥芯、閥座。對于有手輪機構的調節閥,把手輪機構轉動到極限位置,用內六角扳手松開調節閥推桿和閥芯的十字連接塊,讓執行機構與閥芯的連接脫開。松開上閥蓋螺絲把整個上閥蓋連同執行機構起拿下來。可以用工具分別把閥芯閥座換下來,然后換上新的閥芯閥座即可。
6、更換執行機構:安裝時要注意的是氣罐的垂直(立式)或水平度(臥室)制。氣缸上下必須自如,不能有卡澀現象。為了便于維護檢修,啟動執行器應安裝在靠近地面或樓板的地方。當裝有閥門定位器或輪機構時更應觀察調整和操作的方便。
費斯托電磁閥的作用是:在事故情況下,可以用它來直接人工操作控制閥,而不用氣壓驅動。啟動執行機構應安裝在環境溫度不高于+60℃和不低于-40℃的地方,并應遠離振動較大的設備。為了避免膜片受熱老化,控制閥的上膜蓋與載熱管道或設備之間的距離應大于200mm. 閥的公稱通徑與管道公稱通徑不同時,兩者之間應加段異徑管。
氣動執行機構應該是正立垂直安裝于水平管道上,特殊情況需要水平或傾斜安裝時,除小口徑閥外,般應加支撐。即使正立安裝,當閥自重較大和有振動場合時,也應加支撐。
通過控制閥的流體方向在閥體上標明,不能反裝,正如孔板不能反裝樣。控制閥前后各裝只切斷閥,以便修理時拆下控制閥。控制閥安裝前,應對管路進行清理,排除污物和焊渣。
安裝后還應再次對管道和閥門進行清理,并檢查閥門與管道連接處的密封。
當初次通入介質時,應使閥門處于全開位置以免雜志卡住。